时代的标签,我们的声音,听农民说! 乡建20年,一路走来一路反思。其中在每个时期成功与失败都有一些反思,在思考方向性的探索。 乡村建设是什么? 我们又如何面对? 在农民没有话语权的日子,农民所有的传统都是愚昧,农村所有的伦理道德都是无知,农业所有的文明都违背科学。 农业历经三十多年的阵痛与问题,今天我们似乎有一点点醒悟,有一点点觉醒,那就是小农经济是循环经济,农耕文明是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 每一个时期有不同的意义,我做过什么,想过什么,说过什么? 曾经,今天,未来,问题一直在引领着我们。 农耕文明太久远,很多概念已渐渐消失,很多被遗忘,更多的是误解。 关键是我们说: 乡村建设中,只要农民不是主体,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错误。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! 乡村是未来中国奢侈品。 三农不是问题,是希望。 农民精神。 大国小农。 财力有限,民力无限。 传统不是过去,而是未来。 乡村振兴,农民如果不是主体,所有的政策与行动都是失败的。 宗谱~我从哪里来? 家谱~我是谁? 祠堂~我到哪里去? 让年轻人回来, 让鸟儿回来, 让民俗回来。 农民亡文化亡, 农村亡信仰亡, 农业亡城市亡。 三十年前农民还算富裕,今天农民才是真正的贫困。 风险,来自学者的无知, 问题,来自官员的无畏。 中国·新村民计划 乡宿 村投 农宅置业 激活乡村 原种原产 有机农业是城市人的最高标准,又是农民的最低标准。在乡村,傻瓜都会弄有机农业。 小农经济可持发展之典范,人与自然,循环经济的科学之路: 田人合一, 家禽合一, 村祠合一, 孝道合一, 德法合一, 城乡合一。 所有的厕所革命,粪便不能回田就是革农业的命。 农村把城市逼到了绝境,城市自己挽救不了自己,唯有乡村才是城市的灵丹妙药。 再有十年“三农问题”依然如故,因为很多政策文件都难见效,因为我们方向错了。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让农民安居乐业。 历史上出现过哲人、圣人、大师、经典、伟大发明、艺术与灿烂的文化。今天有吗?没有,也不需要,因为这是一个知识与技能的时代,是追求资本为上的时代。 知识与技能在城市, 文化与道德在乡村。 农耕文明的本质是三产融合,是城乡共享。 民宿,不属于乡村,那是城里人的奢侈品。如同乡建,那是城里人的情怀。不论是乡建,还是民宿,注定留给农民的是痛,给乡村的是害。 精耕细作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,过去是,未来还是。 不了解农耕文明就不了解国家性格,不了解农民就不知道什么是中国。 中国不需要哲学,因为中国人的生活就是哲学。 我们并不是不注重信仰,农耕文明本身就是宗教~天地君宗师。 中国人的民主形式是中央集权与乡村自治,简言之,城乡互动式民主。 科学,9000年农业,5000年的农耕文明,生产力与历史足以证明。中国从没有停下科学脚步,即使今天,即使徘徊也没有停止。 标准是建立在道德之上的法则,没有道德的标准注定就是暴力。 乡贤是乡村振兴最有效之路,乡建是乡村建设中的阶段性工作。 乡愁是城市之说,乡仇是农民之言。 乡村振兴最坏的做法,就是把村干部的事做了。最有效的振兴,就是做好村长助理。 民宿是城市人主体, 乡宿是农民为主体。 乡镇,关系城乡之间的生命通道,是保持城乡平衡的稳定器。 土壤有机,万物皆有。土壤污染,万物毒害。 农民善则国善, 农民亡则国亡。 乡建是工业文明下的产物,用工业模式治理乡村,是三农问题之根。 风与水,兴万物。 道与法,盛中国。 中国所有的农业大学完全可以取消了,因为98%毕业的大学生与农业无关,这就是我们农业的未来。 乡愁,生命与灵魂之托。